范勇宏离开基金行业 投身保险事业
眠花宿柳网
2025-04-05 06:54:44
对于公司实控人靳保芳被调查,晶澳科技表示:在靳保芳被立案调查期间,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公司高管团队负责,该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平稳,清洁能源消纳持续好转。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截至2020年9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2.23亿千瓦。弃光主要集中在西藏、青海和新疆,其中,西藏弃光电量1.0亿千瓦时,弃光率8.7%,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青海弃光电量9.4亿千瓦时,弃光率7.0%,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新疆弃光电量5.6亿千瓦时,弃光率4.5%,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其中,水电9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风电33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光伏发电2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生物质发电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2020年10月30日,国家能源局举办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能源生产消费有关情况、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有关情况以及全国50个主要城市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高。
2020年1-9月,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6.5%。从新增装机布局看,华北地区新增装机800万千瓦,东北地区新增装机127万千瓦,西北地区新增装机为197万千瓦,华东地区新增装机为350万千瓦,华中地区新增装机为204万千瓦,华南地区新增装机193万千瓦。一方面,今年1月份工信部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操作回答》,将平板玻璃(含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工业玻璃原片)项目均列入需要进行产能置换的类别。
以福莱特为例,公司股价从9月上旬的20元/股左右,一路攀升至近期高点(10月14日)的41.8元/每股,实现逾100%的增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但也正因光伏发电处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平价进程中,光伏发电需求端对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格外敏感。但现在,面对已经锁定价格的订单,组件厂商就算甘愿亏本,光伏玻璃还是一片难求。根据工信部10月26日发布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72号建议的答复》,光伏玻璃仍被认定为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
可以说,玻璃供给呈现刚性。在这一目标驱使下,作为发展势头最好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以及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光伏大概率将被委以重任,具体体现在有关光伏的十四五规划可能超出预期,以致于有专家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光伏平均年新增装机约为60GW-70GW。
在上述光伏行业人士看来,加之玻璃行业扩产周期长、停产成本高,特别是光伏玻璃被严禁新上扩大产能项目(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抑制了其他资本涉足光伏玻璃生产的热情,也就打破了供需平衡,催生了寡头。事实上,据了解,包括福莱特、信义光能,以及亚玛顿、南玻A等目前都已跻身光伏玻璃赛道,并且相继宣布了扩产规划。光伏用的超白玻璃应该与普通建材玻璃区分出来,作为光伏产业的辅材鼓励发展。因为良品率,本来就很少有玻璃厂商具备实力转型生产光伏玻璃。
某券商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向记者确认,一方面,光伏玻璃这轮涨价,从此前(7月份)约占组件成本12%左右,快速上涨到了现在18%的水平,幅度很大;另一方面,光伏玻璃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化解。今年以来,双面双玻组件应用比例提高,已接近40%。而组件厂商的窘境,还会殃及下游电站投资等环节。而伴随着双面组件(主要因其中部分双面双玻组件对玻璃需求翻倍)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光伏组件对光伏玻璃的需求亦日渐增大。
上述不能具名的某券商首席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从规划产线建设到窑炉点火后稳定生产一般需要两年到两年半时间,且点火后即需进行连续生产,停复产周期长。而对此,光伏业界则认为,产能不足导致的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正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核心原因。
2022开始,随着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陆续投放,供给紧张格局才有望缓解。《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秘书长吕芳表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2025年全年新增装机有可能突破300GW,2025年底全球组件产能有可能超过400GW,供应链安全尤其重要,原辅材料和设备供应链均要协同起来,不能有短板。而良品率直接影响毛利率。与此同时,被业界誉为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的福莱特和信义光能也迎来股价暴涨。除了良品率外,玻璃产能新建、扩张也是一项天然的壁垒。而相较光伏组件价格高达94%的巨量降幅,光伏玻璃占组件成本却由最低时的1%,提升到了当下的18%(双玻组件)。但双面双玻组件的畅销并不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直接推动力,业界仍普遍认为,光伏玻璃供需失衡才是光伏玻璃价格陡增的核心原因。
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2020年纳入补贴的25.96GW竞价项目有望于四季度加速开启项目建设,这导致下游装机需求正旺,带动组件等需求激增。此番光伏玻璃价格陡增,引发的各方激烈反应,就是光伏发电价格敏感性的表征之一
受制于玻璃被归咎于供需失衡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价格从2008年的27元/瓦水平,一路下滑至目前的约1.7元/瓦-1.8元/瓦。光伏发展被寄予厚望不只是光伏玻璃,一段时间以来,A股光伏板块都一直处在上升通道。
以福莱特为例,公司股价从9月上旬的20元/股左右,一路攀升至近期高点(10月14日)的41.8元/每股,实现逾100%的增长,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当然,光伏玻璃成本占比高企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光伏玻璃价格上涨。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光伏产能结构问题据了解,光伏玻璃因主要采用超白压花工艺,故被称为超白玻璃。与此同时,被业界誉为光伏玻璃行业双寡头的福莱特和信义光能也迎来股价暴涨。光伏玻璃2013年才开始逐渐实现国产替代。必须实施产能置换,根据不同项目情况开展减量或等量置换。
但也正因光伏发电处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平价进程中,光伏发电需求端对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格外敏感。除了良品率外,玻璃产能新建、扩张也是一项天然的壁垒。
相对于光伏产业链多环节,尤其是组件受制于玻璃的窘境,PVinfolink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3.2mm镀膜玻璃从年初的23元已上涨至目前的35元~40元,累计价格涨幅已达到了52%~74%。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2020年纳入补贴的25.96GW竞价项目有望于四季度加速开启项目建设,这导致下游装机需求正旺,带动组件等需求激增。
比如,主要厂商的生产成本比二三线企业低约20%到30%,毛利率相较其他竞争对手高出15%-20%,而当龙头毛利率降至30%以下时,行业内众多小厂商便无法实现盈利。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节能减排等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事实上,据了解,包括福莱特、信义光能,以及亚玛顿、南玻A等目前都已跻身光伏玻璃赛道,并且相继宣布了扩产规划。还不只是价格陡增,日前,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直言:近期已有部分光伏组件厂商因买不到光伏玻璃停产。2022开始,随着信义光能、福莱特产能陆续投放,供给紧张格局才有望缓解。因为良品率,本来就很少有玻璃厂商具备实力转型生产光伏玻璃。
而伴随着双面组件(主要因其中部分双面双玻组件对玻璃需求翻倍)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光伏组件对光伏玻璃的需求亦日渐增大。而组件厂商的窘境,还会殃及下游电站投资等环节。
而相较光伏组件价格高达94%的巨量降幅,光伏玻璃占组件成本却由最低时的1%,提升到了当下的18%(双玻组件)。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行业人士表示,光伏玻璃的生产工艺难点主要体现在窑炉、压延机、退火炉等设备的性能与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把控,这是造成行业良品率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原因。另一方面,根据国盛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2020年至2021年,光伏玻璃将保持供需紧张的格局。